POS机中心-专业提供个人及商家的一清pos机申请、pos机领取、pos机办理、pos机代理和pos机售后的一站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咨询电话:18788913397(微信同号)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销售网络

银联POS机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支付新闻

支付行业未来怎么做?范一飞最新讲话透露很多

时间:2021-09-26人气:作者: 银联POS机中心
支付行业未来怎么做?范一飞最新讲话透露很多(图1)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发表演讲,内容涉及到支付行业监管新方向、新挑战以及新发展等。


说监管:支付严监管常态化


支付行业未来怎么做?范一飞最新讲话透露很多(图2)

支付严监管常态化五个方面


一是顺利完成先锋支付阶段性风险处置,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初步形成。范一飞总结,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开展支付市场乱象整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目前,累计处罚1436家银行、支付机构,共罚没11.3亿元,引导22家支付机构主动退出市场,对17家支付机构不予续展,撤销2家严重违规支付机构业务许可。


二是强化专项治理,建立跨境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综合治理机制。范一飞强调,强化功能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支付业务行为,规范余额宝等支付+基金业务,对互联网平台贷款问题早关注,早研究,有序清理支付机构涉P2P网贷业务,强化专项治理,建立跨境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综合治理机制。


三是对平台企业支付监管成效明显。人民银行高度关注支付领域反垄断问题,充分发挥监管前瞻性,实现“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存管,有效拆解大型支付机构“支付+清算”封闭业务链,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目前,部分反垄断监管要求已纳入《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草案,进入实质性立法阶段。


四是坚持严监管基调。范一飞表示,监管部门将坚持严监管主基调,推动《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尽快出台,持续巩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司治理、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夯实支付产业监管的法制基础,严厉打击非法支付活动,坚决遏制部分机构短期机会主义倾向和与监管博弈的企图,坚决打消其绕开监管,寻求不正当竞争优势的念头。借力科技创新,提高支付业务事中、事后风险监管能力,实现支付指令和信息在支付全流程穿透管理,有效提升支付风险防控水平。


五是建立网络支付四方模式。范一飞表示,产业各方要主动配合监管,在推出创新服务发生重大事项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建立网络支付四方模式,是各方在发展当中逐步形成的共识,银联、网联要主动发挥清算机构的枢纽、组织、协调作用,会同成员机构合理界定账户侧、收单侧的角色定位,建立健全统一的技术、业务、风控等规则和标准,为实现网络服务互联互通奠定基础。各银行金融机构要着眼网络支付市场发展大局和长远,积极参与四方模式建设,群策群力,促进开放合作、资源共享以及市场公平竞争,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说挑战:数字化时代下的公平与合规


首先,反垄断。范一飞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坚决推动支付领域反垄断向纵深发展。一是支付产业,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支付业务回归本源。二是坚持全局观念,坚定扛起支付为国的责任担当。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支付服务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其次,数字鸿沟。范一飞强调,弥合支付领域数字鸿沟刻不容缓。支付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帮助经济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跨越支付领域数字鸿沟,不仅是支付普惠问题,更是关乎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居民消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问题。


再者,数据透明。范一飞表示,支付数据透传和算法监管任重道远。一方面,有的平台企业实施封闭策略,扩大本代本业务,形成资金信息闭环透明度差,清算机构上报交易信息不完整、不规范,未满足电子支付指令性、完整性、一致性、可追踪性的要求。另外一方面,有一些企业积极利用算法,深度挖掘分析数据,驱动企业科技产品和业务创新,便利群众生产生活。与此同时,算法也成为部分企业实施不公平竞争和歧视行为,侵犯个人隐私的隐形武器。


以下为范一飞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人民银行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十年磨一剑,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支付产业的品牌论坛,为凝聚行业共识,增进各界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未来再接再厉,越办越好。下面,结合论坛主题和工作实践,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支付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回首“十三五”,经过产业各方不懈努力,我国支付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秩序逐步规范,行业监管有力有效,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移动支付持续领先,支付产业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有力。人民银行携手产业各方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精准把握实体经济需求,多点发力帮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优化资金流通节点。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将优化银行账户服务作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的基础和先导,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稳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推行小微企业简易开户,疏通金融服务“入口”。畅通资金循环渠道。国内方面,充分发挥支付基础设施“主动脉”作用,有力保障社会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去年支付系统处理金额达同期GDP的81倍;推进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金融机构开通央行业务线上办理渠道。


国际方面,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和业务类型不断丰富,参与者数量达1211家,业务覆盖175个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增强。降低资金运转成本。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疫情期间及时出台10类惠民利企支付服务举措;近期,又出台12项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措施,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费超过160亿元,将进一步降低资金流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二是服务民生改善更加精准。产业各方始终坚守“支付为民”初心,立足市场需求,统筹推进支付服务普惠进程,让支付产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围绕城乡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支付需求,大力推动移动支付向县域农村地区下沉,面向涉农主体创新推出“乡村振兴卡”等特色产品与服务,持续优化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供给。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民生支付互联互通诉求,持续扩大5个港澳跨境电子钱包应用,推进云闪付在重点民生领域运用,创新开展香港、澳门地区代理见证开户,助力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与经济发展需要,产业各方积极主动对消费者和商户减费让利约300亿元,大力推广“非接触”支付方式,促进消费扩容和经济复苏,做到了资金运转不掉链、支付创新不停步、服务发展不缺位。


围绕特定群体、重点场景的个性诉求,出台暖心、贴心的适老支付服务政策,优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流动就业群体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开展日韩短期入境游客境内移动支付便利化试点,认真做好北京冬奥会支付环境建设,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等各类支付方式在冬奥会重点场景的应用,支付服务民生效能日益彰显。


三是支付市场开放稳步推进。审慎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序推进支付市场双向开放,主动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支持金融网关公司落地,促进SWIFT报文传输服务本地化,保障境内用户合法权益和业务连续性,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网络与信息服务水平。


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有序推进支付清算市场开放,许可连通公司开展银行卡清算业务,批准万事网联筹备申请,批准美国贝宝等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支付市场格局,配套做好日常监管与准入制度衔接,有效防范开放环境下的金融风险。


四是支付严监管成为常态。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主动开展支付市场乱象整治,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有力整肃支付市场秩序。


强化机构监管。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2016年以来累计处罚银行、支付机构1436家次,罚没11.3亿元;引导22家支付机构主动退出市场,对17家支付机构不予续展,撤销2家严重违规支付机构业务许可,顺利完成先锋支付阶段性风险处置,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初步形成。


强化功能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支付业务行为,规范“余额宝”等“支付+基金”业务,对“花呗”“借呗”等互联网平台贷款业务问题早关注、早研究,有序清理支付机构涉P2P网贷业务。强化专项治理。建立跨境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综合治理机制,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断卡”行动,打出风险防控组合拳。2020年至今,累计协助侦办涉赌案件5700余件、冻结资金194亿元,主要支付渠道涉赌可疑交易较2020年初下降超5成,月均涉诈单位银行账户同比下降91%,对非法买卖账户的5.2万个单位和个人实施金融惩戒。


五是平台企业支付监管成效明显。近年来,人民银行高度关注支付领域反垄断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与监管实践。提高预见预判能力,充分发挥监管前瞻性,实现“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存管,有效拆解大型支付机构“支付+清算”封闭业务链,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坚决落实党中央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战略部署,会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多次约谈蚂蚁集团,明确要求其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针对当前平台企业从事支付等金融业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腾讯等13家平台企业,要求其有序落实整改要求。目前,整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一些监管措施已逐步形成制度规范,部分反垄断监管要求已纳入《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草案,进入实质性立法阶段。


二、立足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支付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将支付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党史、新中国史、红色金融史相结合,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由于我们能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找准角色定位、契合时代需求,支付产业才得以在服务发展全局中把准方向、茁壮成长。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找准支付产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是支付产业各方的重要任务。


(一)支付产业公平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各领域发展中的永恒课题。近年来,产业各方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支付产业畅通经济循环的基石作用不断强化,支付服务的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个别平台企业无序扩张、数字鸿沟愈发凸显、数据处理权责不清等,给支付产业公平发展带来挑战。


一是支付领域反垄断有待深入。近年来,大型平台企业在提升支付服务便利性、普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也暴露出公共性与盈利性难以平衡、新型数据垄断、无序扩张趋势明显等问题。部分支付机构使用低价倾销、交叉补贴等不公平竞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垄断用户、流量和数据,限制其他机构竞争。


部分平台企业追求规模效应,持有多个金融业务牌照并开展综合性金融服务,极易造成风险交叉传染。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自身创新,还会扰乱市场秩序、压制产业创新,进而削弱我国电子支付整体领先优势。


从全球视角看,全球监管机构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行动进一步升级:美国针对谷歌等科技巨头通过六项反垄断法案;韩国通过《电子通信事业法》修正案,禁止苹果、谷歌强制要求开发者使用其支付系统以高额“抽成”;欧盟对谷歌再次发起反垄断调查等。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持续督促平台企业落实支付业务整改要求。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一贯鼓励和支持平台企业守正创新,立足支付本源,在便利人民生活、服务实体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坚决反对平台企业搞垄断、无序扩张、监管套利、不正当竞争、滥采滥用数据、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弥合支付领域数字鸿沟刻不容缓。支付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帮助经济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跨越支付领域数字鸿沟,不仅是支付普惠问题,更是关乎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居民消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问题。我国普惠支付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比,一些市场机构站位还不够高、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措施还不够精准,对相关政策的重视程度与落实力度还有待增强。


比如,老年人遭遇支付窘境的报道屡见不鲜;契合“三农”发展新需求,让农民群众觉得好用、爱用的支付产品还不够丰富等等。支付领域数字鸿沟加剧了个体获取金融服务、融入数字经济的不均等,拉大了不同群体间生活质量的差距,已成为支付产业实现协调、共享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三是支付数据透传和算法监管任重道远。一方面,有的平台企业实施封闭策略,开展本代本业务,形成信息、资金闭环,透明度差,向清算机构上报交易信息不完整、不规范,未满足电子支付指令完整性、一致性、可追踪性等要求。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积极利用算法深度挖掘分析数据,驱动企业科技产品和业务创新,便利群众生产生活。与此同时,算法也成为部分企业实施不公平竞争或歧视行为、侵犯个人隐私的隐形“武器”。


目前,支付领域算法应用日益深化,支付业务数据被广泛用于获客营销、信贷评分等场景,但由于算法监管方式方法尚不明确,监管部门难以充分识别其中的风险。


(二)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考验


从纸基到卡基、再到账基支付,支付产业的每一次重大迭代革新,都在助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支付创新与风险相伴相生,支付改革也必将伴随“阵痛”。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辩证看待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发展问题,用深化改革来度过改革“阵痛期”。


一是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更高质量的支付产业支撑。去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同比增长9.6%,增速居全球第一。未来如何乘势而上,巩固深化移动支付领先优势,进一步释放数字支付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需要产业各方积极探索。值得注意的是,与国际科技巨头相比,我国大型科技公司研发重点多集中在应用领域,基础技术创新不足,研发投入偏少。


欧盟去年发布的研发支出全球企业50强中,阿里、腾讯分列第26和46名,远低于美国的谷歌和微软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支付产业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避免在支付基础技术领域出现“卡脖子”问题。


同时,随着数字支付创新发展,支付风险的传播更快、影响更广、防控更难。但是,仍有部分市场机构对相关风险的复杂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对风险防控的紧迫性、艰巨性估计不够,对风控体系建设缺乏投入、行动迟缓。


二是数字时代背景下需要深入推进银行账户管理改革。当前,在防控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的压力下,部分银行风控措施过于机械、僵化,简单地将责任集中于开户环节,致使一线柜员“去风险化”倾向明显,甚至因噎废食,“一刀切”向客户提出不合理或超出必要限度的审核要求,导致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部分群体“开户难”。


一方面是账户风险高,另一方面是许多人员得不到应有服务,防风险和优服务的双重压力叠加,人民银行的账户监管能力、商业银行的账户服务水平都在经历一场“大考”,在深化账户管理改革的进程中,产业各方都要服务国家战略,坚守“支付为民”,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长期发展。


三是新形势下仍须始终坚持支付行业严监管。支付涉及千家万户,保护老百姓切身利益,就必须加强监管。比如,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涉赌涉诈案件高发,不法分子作案手法、资金转移方式不断翻新,给追溯、还原涉赌涉诈资金链带来了极大困难,对我们监测、识别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我们要坚持常态化严监管,坚决防止支付机构因内外部原因铤而走险,为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支付通道或挪用客户备付金,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和更实的举措,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三)支付产业安全发展面临新的课题


支付基础设施是“国之重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支付产业各方都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到支付的全链条、全过程,共同筑牢国家金融安全屏障。特别是要强化前瞻性思维,对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思考得更深入,确保金融“管道”、经济“血脉”持续高效运转。


一是跨境资金循环需要统筹好安全与效率。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经济全球化受阻打乱了支付领域国际合作的节奏和步伐,也对中国支付企业全球化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疫情推动全球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欧美国家民众数字支付习惯快速形成,现金支付逐步向数字支付迁移。


目前,全球主要央行和支付相关国际组织对跨境支付的重要性已基本形成共识,二十国集团(G20)将推动跨境支付发展确定为优先事项,制定了加强全球跨境支付路线图。


全球数字经济的新一轮竞争,对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统筹好跨境支付安全与效率,需要产业各方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是支付基础设施韧性需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支付基础设施业务量保持较快增长,移动支付爆发式增长,小额高频支付业务峰值连创新高达到10.9万笔/秒,对系统软硬件和运维水平都提出了新要求。值得肯定的是,去年以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郑州特大暴雨等重大突发事件,保持100%的系统可用性,有力支撑了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稳定乃至社会稳定。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核心系统故障时有发生,有的还波及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暴露出部分机构在技术和管理上的短板和漏洞。比如,近期某全国性银行主机系统基础软件补丁升级导致核心系统故障,影响手机银行、自助设备、柜面等渠道,造成200余万笔交易失败。对这些风险和问题,各方都需要深刻反思,妥善解决。


此外,面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流行、极端天气、断电断网等突发情况,保障支付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任务更加艰巨,这不仅需要产业各方上好“应急处置课”,更要练好“安全基本功”,全方位增强支付基础设施的韧性。


三、谋划长远发展,持续推动支付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坚持人民至上,坚决推动支付领域反垄断向纵深发展


支付产业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在发展中凝聚攻坚克难、推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维护人民利益、回应人民期待、增进人民福祉的具体实践。


下一步,在强化大型平台企业监管中,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决心没有变,建设高标准支付服务市场体系、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决心没有变,践行“支付为民”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也没有变。我们不仅要扎实推进整改工作,还要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要以平台企业整改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支付产业生态,规范市场发展秩序,推动支付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我们要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明确规则,划清底线,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支付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平台企业在良性轨道上做大做强。具体而言,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支付业务回归本源,从页面展示、协议拟订、业务流程、风险防控等全流程清晰把握支付服务主体角色定位与业务边界,断开支付服务与金融产品不当连接,禁止变相违规从事金融业务,遏制无序扩张乱象;


要聚焦交易透明,加强支付领域数据透传和算法监管,做到支付交易信息的完整准确标识、传递和处理,确保其在支付全流程可穿透关联,保障支付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要聚焦公平竞争,推动平台企业真正有序开放支付接口,严禁排他性、歧视性支付协议,保障支付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必须强调的是,平台企业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妥善处理公共利益和私人盈利的关系,切实保护用户信息和数据安全。


(二)坚持全局观念,坚定扛起“支付为国”的责任担当


支付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石,关乎国家利益。产业各方在发展进程中必须讲政治、谋大事、顾大局,才能把支付体系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


一是紧扣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围绕“资金链”治理,坚持重点打击和久久为功相结合,始终保持对涉赌涉诈团伙的高压攻势。无论是支付工具、账户、还是特约商户,都要管严、管好、管到位,用好监管抓手。具体而言,要深入存量排查清理,做好涉案账户倒查和分析,开展“一人多卡”、睡眠卡整治;要深化技防建设,加快推进反诈反赌资金交易查询平台建设,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提升打击治理有效性和精准度。


二是立足国家战略大局,精心保障北京冬奥会支付服务。冬奥会筹办工作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产业各方要强化政治担当,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查漏补缺、攻坚克难,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账户服务、受理环境建设、现钞服务、外币兑换、数字人民币试点等各项工作,重点解决境内人员在红线区域内的支付服务问题,最大程度地保障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支付安全保障机制,充分评估风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保障冬奥会期间支付清算业务处理连续稳定。


三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加强数据治理和信息保护。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数据风险与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全球经贸交易、技术交流、资源分享等跨国合作日益频繁,数据跨境流动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数据保护与治理不仅关乎数据的开发利用与安全问题,而且与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等休戚相关。


产业各方要学好用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杜绝非法跨境数据流动;要落实“知情同意”“最小必要”原则,保障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合法合规;要落实“信息使用或提供须依法”原则,保障信息使用与对外提供合法合规;要落实“信息安全”原则,通过业务隔离、分级授权、岗位制衡等制度安排,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墙”,保障支付数据安全和风险可控。


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多措并举提升跨境支付水平。要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的要求,持续加大CIPS推广力度,拓宽境外业务覆盖面,扩大业务规模。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市场主体布局全球,鼓励更多的中国模式、中国方案走出国门、惠及世界,以安全、高效、便捷的中国支付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全球市场。要加快出台跨境支付服务相关制度,规范跨境支付业务发展,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三)坚持深化改革,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支付服务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支付产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才能将发展潜力转化为支付产业发展的动力、活力和韧性,促进支付产业高基数上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管好资金入口,持续推进银行账户管理改革。当前,政府职能要求、金融发展程度、科技运用水平等的发展变化,对银行账户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以“维护经济金融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结合近年来账户管理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经验做法,统筹管理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本币账户与外币账户、单位账户与个人账户,实施账户分类分级管理,打造适应政府管理、企业经营、银行发展和监管需要的单位银行账户体系。


各银行机构要在现有账户管理框架下,严格落实“两个不减、两个加强”要求,统筹做好账户风险防控和优化服务,密切关注部分群体“开户难”问题,着力破除隐形壁垒,有效满足各类群体的资金结算需求。


二是畅通资金渠道,持续优化支付清算服务。打通现代化流通体系中资金循环的堵点、难点,进一步提升境内、跨境资金循环效率,确保大额资金流转畅通、小额资金汇划便捷,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加强支付清算业务连续性管理,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丰富支付产品供给,持续提升支付服务可获得性。产业各方要聚焦小微企业、农民群众、老年群体,提供量身定制的数字支付服务,打造“关怀版”“大字版”“民族语言版”等更贴合老百姓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帮扶特殊群体能用、会用、敢用新兴支付工具,有效弥合群体间数字鸿沟,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扩容提质。


四是降低资金运转成本,推动支付领域减费让利政策落地见效。产业各方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全面落实12条降低手续费的措施,将优惠政策精准有效传导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切实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同时,也要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转变提供同质化服务、以价格为单一竞争要素的经营理念,促进在细分领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支付服务。


(四)坚持守正创新,共同筑牢支付产业健康发展防线


金融科技迅猛发展,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和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风险的形态、路径和安全边界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实施有效监管,尚不存在统一标准和最优解。但是,科技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成为违法违规行为的“保护色”。产业各方只有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守正创新,才能在重大考验面前把稳方向、保持定力,妥善应对风险挑战。


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坚持严监管主基调,持续巩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司治理、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监管体系,推动《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尽快出台,夯实支付产业监管的法治基础;严厉打击非法支付活动,坚决遏制部分机构短期机会主义倾向和与监管博弈的企图,坚决打消其绕开监管寻求不正当竞争优势的念头;借力科技创新,提高支付业务事中事后风险监测能力,有效提升支付风险防控水平。产业各方也要主动配合监管,在推出创新服务、发生重大事项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建立网络支付“四方模式”是各方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共识。银联、网联要主动发挥清算机构的枢纽、组织、协调作用,会同成员机构合理界定账户侧、收单侧的角色定位,建立健全统一的技术、业务、风控等规则和标准,为实现网络支付互联互通奠定基础。各银行、支付机构要着眼网络支付市场发展大局和长远,积极参与“四方模式”建设,群策群力,促进开放、合作、资源共享及市场公平竞争,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双十一”临近,面对网络支付业务量持续高位运行的新常态,产业各方要高度重视“双十一”峰值保障工作,强化协调联动,细化保障安排,严格落实峰值保障各项要求和责任,确保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支付体验。

本文由银联POS中心撰写的原创文章,转载请带上网址:https://yrpos.com/wukazhifu/8465.html